充满时代感的工业题材诗歌

2024-7-29 13:48| 发布者: zhwyw| 查看: 78270| 评论: 0|原作者: 黄深厚 |来自: 中华文艺网

丁卫华老师工业题材诗歌充满了时代感
作者: 黄深厚


       接到浦东新区作协浦东诗社的邀请函,我眼前一亮,一是为丁卫华老师如期举办工业题材诗歌座谈会感到高兴;二是因为我曾在染织厂工作过,作为“半个老工业人”,我对丁卫华老师工业题材的诗歌充满了亲近感。丁卫华老师从纵向视角下,在时代浪潮里,选择独特的工业题材作为诗画创作素材,不仅表现出诗人的勇气与胆量,也折射了诗人敏锐度──他的诗歌扣准时代脉搏,洋溢着时代感。

       什么是时代感?时代感就是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感觉、感知和感悟。这些感觉会因时而发,这些感知又会因时而动,这些感悟更会因时而变。丁卫华老师创作的工业题材诗歌,就是他对日新月异的工业时代的感觉、感知、感悟,是他真情实感的情感流露。他把目光落到了一个个工厂车间,这是他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他的生活体验变了,他看到了一般诗人看不到的东西,他的感悟变了,他体会到了其他诗人体会不到的东西。那一排排现代化工厂,那一台台现代化精密设备,那一条条现代化工业流水线,这些冰冷的物象,都成了诗人创作的后选素材。这些素材,经过诗人滚烫的心,跳动焐化后,又从心底流露了出来,变成了一句句温情的诗句,而这些,诗人又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段来实现的。例如:“每一条雪白的精灵/都有颗慈悲为怀的心/那些小心翼翼所表达的谨慎、谦逊/都是细致入微的高温”(《化纤》);“疯狂的三月/到落魄的五月/鼎沸与低谷的交手/在花开花落的瞬间鱼死网破”(《无纺布》);以温和的曲线走势/锚定每一个悸动的想法/模腔的温度适宜/所有渴望的爱恨情仇/静等化开花落”(《塑料粒子》),这些精美的诗句,抒写了诗人对工业产品和生产流程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并深情地把心中的赞歌化作笔下的诗行。

       工业词汇大都是概念性的,晦涩难懂,尤其是生产流程和工艺,更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丁卫华老师擅于把复杂的工业产品和生产流程,转化成让人人能读得懂的诗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一脉相承的点、面、线的浑然一体/内部结构的框架殷实/用气息连接成网的豪迈”(《气流成网》);每一个弧度/所呈现的造诣/在龙飞凤舞的江湖/飘逸、沉淀”(《喷丝);“压缩机一鼓作气/鼓动翅膀的飞舞/在烟花烂漫动情处/高唱赞歌”(《整理排废》)》等,这些近乎白描的手法来描绘工业场景,清新淡雅,但又不失厚重,真实而又别具一格,表达了诗人对产业工人的崇高敬意和赞礼。我们说,真正的诗人,他的情感世界往往是复杂的,脆弱的,也是敏感的,无论是悲是喜,是愁是怨,都会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只是这种情感因时因人而异,有浓淡深浅,也有真假美丑之分。我们读丁卫华老师的诗,他的工业题材诗歌物我交融,情感是深沉的,浓烈的,是美的,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丁卫华老师的诗歌,才更具有深度和张力,也更有人性的光芒和温度。

       诗歌是社会活动的一面镜子,丁卫华老师创作的工业题材诗歌,以当下工业发展为题材和切入点,格外引人关注。他眼光独具,像酿酒师,精心选料,巧妙借用工业素材,创作新工业诗歌,不仅是他对自己诗歌主题的拓展,更是他对代中国科技发展和工业兴旺的良好态势的深度思考。他来自皖南农村,满眼的物象世界变了,过去满眼的田野河坝、耕牛打场等乡村景物,变成了城市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农村的厚重与城市的繁华,在他的物象世界中形成了强烈反差,应当说,农村一方水土养育了他,他的诗歌应更多是对那片“土地”的讴歌,但他身处上海,亲眼目睹了上海工业的突飞猛进和飞跃发展,驱使他命笔抒怀,讴歌新产业工人的奉献和奋斗精神,因此,他的诗歌更兼具“土”和“铁”的特色,其艺术表现形式更趋完美与成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诗歌领域,也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内涵。从这个角度讲,他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丁卫华老师工业题材诗歌,既容纳了当下新质高科技的技术要素,又将互联网语境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以逼真呈现,既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感,更体现了生动的时代感,其新颖和新奇之处是不少的。希望丁卫华老师工业题材诗歌创作的路子越拓越宽,为读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歌!

2024年7月27日 


 供稿: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