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灼灼照其华 ——《 晶石之韵》序 沈明达 ▲ 序作者沈明达
晶石(夏洪芬)是一位富有生活激情的人,是一位从普通人群里走出来的诗人。她的诗歌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充溢着时代的芬芳,如一盏诗灯照亮了她晚霞里的青春。 对于她诗歌才华的了解,始于2025年初的一次迎春活动。我约她为我们上海形研会组织的新春联欢会写首诗,于是她写下了《诵新年》并在联欢会上深情朗诵。朗诵其间,台下掌声一阵又一阵,原来她的诗是那么的受到欢迎。 就这样 ,我开始关注她的诗歌和歌词创作,她也会不时地让我品读她的新作。随着了解的加深,我知道她是那么地热爱写诗作词,近年来写下了几百首诗歌,在多种报刊、杂志包括网络平台上时有发表,有些诗歌还获了奖,并出版了颇具魅力的诗集《那年春天》,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我发现她是一位勤于耕耘、善于捕捉生活点滴加以艺术联想的作者,一个总是想把生活中的美分享给大家的诗人。 有一天她打电话给我,说她准备出版一本新的诗集《晶石之韵》并希望我能为她的新作诗歌集写序,我对此表示感谢。于是她将自己刚刚整理好的40首诗和5首歌词一并发给了我。 我一首首的看,一遍遍的读了她的诗歌,感觉她的诗歌是那么的朴实,字里行间充满了向上向善的力量,我被她创作诗歌的热情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我觉得我应该为她写点什么,为她的正能量鼓上一把劲。 阅读她的诗歌,仿佛走进了一片被晨露浸润的原野。她创作的诗歌和歌词,如同散落在大地的星辰,既各自闪耀着生命的微光,又共同织就了一幅关于爱、坚韧与希望的精神图景。她的文字没有刻意的雕琢,却以近乎白描的笔触,将细微的人生历程淬炼成诗,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影子。 她的诗如同人生中的一块铺路石,厚实又坦荡充满真挚的情感,在喧嚣中辟出一方诗意的栖居地。将平常的细微感触化作流淌的诗行,编织出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精神世界。 万物皆诗,以小见大的生命哲思 晶石的诗歌创作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总能从平凡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哲思。她写的《小石头》以一块历经磨砺的石头自喻,"不认命也不听命"的倔强,最终在岁月中莹莹闪光,暗喻生活的崎岖不平,明喻生活中她所拥有的高贵气质。这种将个体精神投射于自然物象的手法,使诗歌兼具寓言的深邃让人读出现实的温度。 在对自然观的写照中,她的笔触细腻而充满灵性。《秋说》让季节成为叙事者,秋雨"把沉甸甸的热气/散发成光阴里的故事",将时间的流逝转化为可触摸的诗意。《莲花》以"出污泥而不染"的意象,既赞美植物的高洁,又比喻了人性对纯洁的坚守。你看《我种的红辣椒》这样的日常菜品,也能写出经典的韵律,"尝尝轰轰烈烈的日子"的生命况味。 而《生日之歌》以明快的节奏描绘了她对生活的感慨,看似写个体的生命纪念,实则是对时光馈赠的感恩。“千帆过尽是万山美好”仅这一句,既呼应了岁月沉淀的从容,也包含对未来的期许,让个人的生日节趣提升为对生命历程的诗意注解。 《舍得》则以云月为喻,探讨爱与奉献的真谛。“舍得独守孤寂/舍得辛苦自己”的内心咏叹,打破了世俗对“舍得”的功利化解读,将其升华为精神层面的坚守——那些为所爱之人执笔的昼夜,最终化作照亮他人的灯霓与滋养心灵的春泥。这种以小爱见大爱的视角,让诗歌既有情感的温度,又有思想的深度。 ▲ 晶石诗人和序作者沈明达合影 质朴的语言在意象中交响艺术特色 晶石的一首首诗歌语言如溪水般清澈,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张力。她善于运用通感手法,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象画面,一首《红酒》的诗中"暗紫在杯中轻旋"的视觉,和"苦涩味道与无奈的思绪"的味觉交织,让酒液成为承载人生百味的容器。《让风慢一些》的诗里,"别去惊扰梦中的蝴蝶/别去惊起栖息的鸟儿"的拟人化表达,将风的疾徐与内心的渴望形成了上下呼应。 她的每一首诗歌语言质朴如话,却不失灵动之美。《来吧春风》以排比句的句式营造出春风拂面的动态感,“吹去世态的炎凉/吹去三尺的冰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可感知的自然意象。歌词的音律与情感节奏完美契合,既适合传唱,又包含对人性温暖的呼唤。《风之歌》的描写中,“呼啸的风”与“安然有力的风”形成对比,既写出风的多面性,也隐喻人生的起伏。“跨艰难坎/越弯曲沟/走自己的道”以直白的语言传递内心的力量,展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 以诗为舟渡越喧嚣,彰显社会意义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她的诗歌犹如一剂温柔的解药。她笔下的《旧时光》《年轮》《夕阳》《边缘》《弧度》等诗歌作品,既是对个人生命轨迹的梳理,也是对过往足迹的记忆打捞,提醒人们在追逐中不忘驻足回望。《怀念父母》以清明祭扫的场景,将个体的哀思升为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这种情感的普适性,让诗歌超越了私人化的抒情。难能可贵的是,她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社会温度的关注。《苏州河》从河波的缠绵中看到"劳动人民的本色",将自然景观与民族历史相联结。 她的作品虽然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细腻的笔触抚慰人心,《谁画了一束火苗》,“去赶走黑夜的狂妄/去驱散所有的迷茫”,既是对希望的礼赞,也是对读者的鼓舞。这种将个人感悟转化为普世力量的创作,让诗歌超越了自娱自乐的范畴,成为照亮他人的精神火炬。 寄望她的诗心能在岁月中发扬光大 作为一位始终以真诚笔触书写生活的诗人,晶石(夏洪芬)的诗歌创作已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质感。《晶石之韵》的诗歌集不仅是她创作历程的阶段性总结,而且是一位诗人情到深处的表达。她的诗歌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虽不华丽,却自有一份纯净的光芒。 祝愿她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继续保持这份对生活的敏锐和感知,在更广阔的题材领域中进一步拓展诗意的边界。无论是对自然的礼赞,还是对人性的探索,愿她的文字始终如晶莹的玉石,既能感怀自己,也能感召他人。在时代的步伐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在诗歌的道路上,继续以赤子之心去拥抱生活,让每一首诗歌都能化为时光长河里的不灭星光,诗心灼灼照其华! 是为序。 写于2025年的夏天 ▲ 序作者沈明达 序作者简介: 沈明达,教授,文学士,工商管理博士,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长、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首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专职从事党建政工40年,其中持续担任央企党委书记30年。在专研党建政工的同时,爱好文学艺术和旅游,经常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先后出版《今天怎样做党委书记》《党建方法论》《艺海波痕》(格言诗歌随笔集)《微博365》《微博心语》《抗疫战歌》(诗集)等书籍23本,曾荣获“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和“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等称号。 供稿:原作者 | 编辑:牧 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