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学:征程(组诗 / 附评)

2022-12-8 13:01| 发布者: zhwyw| 查看: 71263| 评论: 0|原作者: 杨志学等|来自: 军旅诗界

【编者按】杨志学的组诗《征程》是书写宏大主题的一次尝试,在构思、结构、材料取舍及叙述方式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编辑部特约军内外一些诗人嘉宾对此诗展开点评,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这种诗歌加点评的形式,也是我们改进编辑工作的一次尝试。欢迎读者朋友们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百年风雨路

肩扛旗帜,一步步前行

从一到二十

确立并书写着伟大的形象



■ 红船自述


一粒产自西方的种子

像幽灵,在矛盾和痛苦中孕育

经徘徊而后升起

沿欧亚大陆北线来到东方

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落在贫瘠而伤痕累累的大地

落在正渴求新种子的肥沃的土壤


这就是我

我就是这颗种子

说来话长,说来也简单

是中国的第一批觉醒者

发现了我,选择了我,我才

漂洋过海,义无反顾地,沿着一个方向,来到了

我应该来到的地方


这里富有矿藏

这里曾经辉煌

但是,这里也有些封闭

以为自己天下第一

殊不知,在物换星移、日落西沉中

世界已经改变了模样


中国需要一条船

打开缺口看世界,于是我就真的

诞生在了一条船上

这是我的宿命

是我无法更改的胎记

这条船叫红船

它是我最初的模样,也是我永远的肖像



■ 燎原


一道光划破黑暗

从弱小起步,聚集能量

城市走不通,就走向乡村

平地遇阻,就登上山岗


以星星之火燎原

在血雨腥风中成长

在中国最广阔的乡村

找到最深厚的土壤

建立起一个个

可靠而又牢固的根据地

一个思想,在实践中成形

它驱迷破雾,把前进的道路照亮


靠着这个思想

工农联盟,建立武装

靠着这个思想

子弟兵英勇杀敌,打了无数胜仗

靠着这个思想,多少次

化险为夷,把苦难化作滋养


四渡赤水

是这个思想的精彩演绎

两万五千里长征

是写在大地上的惊天动地的诗行


靠着这个思想

把膨胀的侵略者打回了东洋

靠着这个思想

让曾经不可一世的蒋家王朝

终因其不得民心的行径

一步步走向灭亡

靠着这个思想

新中国诞生,新的时间开始

新世界的乐曲在古老的东方奏响



■ 春天的故事


物质的缺失,就用物质补偿

从乡村到城市

改革的春风,让神州再换新妆

老百姓踏上了致富路

家家户户奔小康

社会主义不是贫穷

人民的政党就该

永远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



■ 巨轮


从红船出发,到巨轮飞驰

新征程的号角激越嘹亮

绿水青山成绩喜人

脱贫攻坚又打了胜仗

香港澳门如期回归

一带一路,越走越宽敞

中国航母十年三舰

神舟十五号,航天谱新章


地球是一家,天空和大地

爱地球,就是爱自己

你中有我,我中才有你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好的命名和建议

大海的胸怀啊

就是涵养每一块陆地……





- 诗人点评 -


1.峭岩(原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兼编审)


   《征程》的启示:


   显然,杨志学《征程》这组诗,是大主题的简约不能再简约的扫描,极大地表现出诗人的智慧和才情。当诗人面临一座高山、一条大河时,不是正面迎击,躲开险峻、巨浪,而是把“大”化“小”,从一块石头、一朵浪花入手,进入核心而达到俘获全局的效果。就是“大主题,小爆点”的技法所在。


   例如,把红船拟化为种子,恰到好处。“是中国的第一批觉悟者,发现了我,选择了我,才漂洋过海,义无反顾地,沿着一个方向,来到了我应该来到的地方”中间诗化的部分,不是減弱而是强化。诗人进一步拓展,“中国需要一条船,这条船叫红船,是我最初的模样,也是我永远的肖像。”


   在这里,诗人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写好历史,让历史走进现代诗的一种可能。



2.刘笑伟(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读杨志学老师这组诗,我想到了古老的制盐方法:把大量的海水(素材)引入池(诗)中,经过一系列的制作流程(诗歌创作技巧),终于结晶为盐粒(诗)。诗虽短,却皆为精华。



3.丁小玮(军旅诗人)


   诗颂百年大党,分行回溯百年来闪光的段落,杨志学组诗《征程》是如歌的行板,值得久久咂摸味道。读完全组诗歌,心头自然鼓涨起复兴的风帆,生发出持续的振奋。因为,诗行里贮满家国、民族和每个华夏子孙的沉思与责任。



4. 赵琼(空军某部干部)


   一遍一遍地诵读杨老师这组《征程》,能以如此篇幅将我党百年历程浓缩到高度精准的四个篇章之中,不由地让我从心底对作者站位的高度、用情的热度、遣词凝句的精度、一个真正诗人骨骼的硬度由衷地感到钦佩。“诗贵情真,情贵至纯”,如果心怀纯真的情愫、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诗行擎红旗、颂党恩,这样的诗行,必定会产生不朽的生命力。



5. 张国领(当代军旅作家、诗人)


   读《征程》一路昂扬向上,热血一直被激荡着,甚至感觉结尾突然了,因为心灵还在红色的诗意中激烈地澎湃着。



6.全维润(原武警文工团创作室国家一级演员兼创作员)


   篇幅短小,内容宏阔,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撷取几个重要节点,用红船和巨轮的航迹串联起来,高度凝练。写红船的诗作很多,但以“一粒种子”为意象和切入点的不多,颇具新意。



7. 康桥(著名军旅诗人、国家一级专业作家)


   杨志学的《征程》是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抒情诗,红船意象首尾呼应。诗从南湖红船写到革命根据地建立,回顾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歌唱新中国的诞生,讴歌辉煌的改革开放,展现新时代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8.彭流萍(军旅诗人、青年学者)


   这是一首典型的政治抒情诗,它延续了李瑛、郭小川等诗人的抒情因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题材诗歌,杨志学以宽宏、大度和饱满的诗学气象,揭示了一种强劲的爱国主义精神。



9. 张庆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志学的诗总是这么自然、妥贴,读之顺,思之深。该诗以“种子”、“火光”、“物”、“巨轮”为参照,把百年历史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显然,志学对诗的理解是透彻的,理性的,所以他才具备了自己独有的语言表述方式,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0. 宗德宏(诗人,北京青年报社资深编辑)


   这组诗用一条主线串起,脉络清晰,文字洗练,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历经磨难、砥砺前行的百年征程,以诗的方式昭示了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才能越来越强大的信念。



11.强勇(原某部政治部副主任)


   诗,之所以被誉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因为它是浓缩了的语言精华,一字可谓意蕴无穷,一语可砥千言万语,一喻可容无限风光。杨志学的这首《征程》,即可谓歌颂党的光辉历程的诗中经典,寥寥几十行,百年风雨路,皆因其扭住了主线,突显了魂魄,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诗不在长、有魂则灵。此诗给诗作者以极大的启发和示范。




   【杨志学】笔名杨墅,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历任解放军外语学院副教授、《诗刊》编辑部主任、中国诗歌网负责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等。作品多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诗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新华文摘》《作家文摘》《名作欣赏》《作家》《作品》《河南日报》《北京晚报》《绿风诗刊》等。出版著作有《诗歌:研究与品鉴》《诗歌传播研究》《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山顶上的雪》《心有灵犀》《谁能留住时光》等。主编诗集《朗诵中国》《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等20多部。诗歌作品获《上海文学》奖、方志敏文学奖等。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曾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任中国诗人代表团团长出访塞尔维亚。


   转自:军旅诗界


审核:原作者 | 责任编辑:牧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