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烨:诗酒交融,不解之缘

2022-9-22 23:02|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2432| 评论: 0|原作者: 张烨|来自: 中华文艺网

 泱泱中华,不但是一个举世瞩目的诗国,而且也是一个拥有七千余年酒文化的国度。关于酒,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有“仪狄造酒”与“杜康造酒”。西安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樽、杯、缶等酒器。历代帝王祭祀山川、祖宗和朝廷大典,都奉献诗酒颂诗。诗经《宾之初宴》中有“饮酒孔嘉,维其令仪”,意思是饮酒是美好的享受,但要保持礼仪风度。诗酒交融辉映,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已成为传诵名句,之后,爱喝酒的诗人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都留下了千古绝唱诗酒交融的诗篇。当然,书画艺术领域也如此,如怀素、张旭的醉出狂草,吴道子酒后,一气呵成的《千里嘉陵图》,不一而足。

 下面我想从三个层面浅谈诗酒文化。



 一、 娱乐层面


 诗酒文化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宾客相聚离不开酒,诗人相逢更是诗酒与共。你看,《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在酒宴上轮到行酒令时,她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凭着几杯酒下肚,一个激灵,竟然也能憋出一句诗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立马增添的酒席欢乐的气氛。古代诗人们在酒宴上都会当场吟诗作词,一个接一个连接对联。而现代城市诗人聚会时,也同样离不开诗与酒,只是更多的是朗诵自己的诗篇,抑或交流信息、纵论诗坛、畅抒诗歌见解。总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诗酒娱乐方式。我个人以为主要是因为现代城市人生活节奏太快,忙碌,压力繁重的缘故,只想轻轻松松,抒缓平日积聚的压力;如此时再让他们当场写诗、接对联、毕竟又得耗费心思,连酒都喝不痛快了。



 二、 情感层面


 酒逢知己千杯少!想必每个人都有此感触。所谓酒后吐真言,也许

 不少人在酒席上都遇到过此类情景的吧?微醺会使人变得率真可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西方有诗人描述过,酒是水的形状,火的性格。确实我也见过有诗人醉后拍桌子相互对骂的场面,但过后也就言欢释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逢一笑,诗友间有啥可计较的呢?“试酌百情远,垂觞忽忘天”,“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诗中有酒,酒中有诗;情中有酒,酒中有情。诗酒交融,诗更诗,情酒交融,情更情。



 三、 精神层面


 西方的诗歌,历来有酒神精神之说。其内核不外乎两种意义,其一是诗

 人处于迷醉的状态下,更具艺术创造力;其二就是体现在作品中的激情与精神力量。中国诗歌虽然没有酒神精神之说,但我以为中国诗酒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切入一点也不亚于西方诗歌。且看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前两句让人感受到豪迈的情感,后两句就上升到精神层面了。用“醉卧”替代“战死”,这是何等的思想境界与悲壮的精神力量!读来真叫人潸然泪下。辛弃疾的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其首句便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杜甫的《登高》一诗,也如此,虽是写了自己的老病无依的悲凉心情,“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但更深层面写的却是对战乱的忧患,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故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有一种长江东流的气度与撼动魂魄的精神境界。又如武松酒醉后在景阳岗抡拳打虎,发挥的就是无畏的酒神精神。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试想,若是在平常闲散,没有酒兴壮胆产生的精神力量,能闹得起来吗?

 诗酒源远流长,诗酒不解之缘,交相辉映,柔情浩意,感天动地。


 作者:张烨,上海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原诗歌委员会主任。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