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冯秀群 | 诗人诗心带你赏析古诗词之美

2022-10-20 00:26|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6887| 评论: 0|原作者: 冯秀群|来自: 中华文艺网

冯秀群在海南交通广播《声动人物》栏目带你赏析古诗词之美

  
乐宁(《声动人物》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是怎么走上诗歌创作这条路的呢?

冯秀群:

主要是受喜欢传统文化的父亲影响,我的父亲非常喜欢旧体诗,他是苏东坡的忠粉,在我的记忆当中,常常看到他把苏东坡的诗词用小楷工整地抄录在他的笔记本上,平时有空的时候他也写旧体诗,写完后他会摇头晃脑地用海南话吟诵出来,特别享受的样子,那个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海南话属八音语,是汉语活化石的一个分支,海南话吟诗其实很容易呈现出中国古典美学当中的某些韵味。从小父亲就教我对对联、读唐诗宋词,但我自己木拙,偶尔只会写点不成句的文字,后来经过慢慢的临摹学习,反复的摸索推敲,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和点拨,旧体诗才算入门。中学时,我接触到了现代诗,喜欢上了,并开始尝试写作,所以我在诗歌创作方面较为全面,旧体诗(包括赋)和现代诗都会写一点。旧体诗坚持用平水韵创作,现代诗则用现代语言创作。经过多年的诗歌沉淀,我拥有比常人更加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灵感,善于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和悲欢得失用诗意的语言捕捉和记录下来,和周围的朋友一起分享,我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热爱世界上一切真诚善良美好的事物。在我的诗歌里,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有对亲朋好友的眷恋,也有对美好情义的向往,一些作品在《诗刊》《中华诗词》《绿风》《延河》《特区文学诗刊》《椰城》《浙江日报》《华商报》《海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后,得到了专业人士和读者的认可和好评。我也积极参加海南省作协和海口市作协以及各诗群组织的釆风、同题以及酬唱等创作活动,与文朋诗友切磋交流技艺,从中获得成长。

 

乐宁:旧体诗的创作给您带来了什么?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冯秀群:

因为旧体诗,我被批准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要求会员“具有较高诗词创作或诗词理论研究水平,在本地或本行业诗词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爱好者。特别感谢中华诗词学会的老师的厚爱,这对于我来说是对我多年创作的一种肯定和支持,在中华诗词学会这个平台有幸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诗人;结识了一个诗词爱好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精品分享的美好的文学家园。

我也特别感谢这么多一路同行的文朋诗友,以及助我在写作道路上不断成长的良师益友。因为写作这个爱好给了我心灵很大的慰藉,帮助我度过了许多灰暗的时光。我用拙笔记叙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看见美好时有感而发的情怀,偶有不快时笔端渲泄着不满。我的闲号“一亩心田”出自我的拙诗“一亩心田一亩诗,心闲无事即僧知。人间荣辱何须问,林下风烟我独痴。”勉励自己学习古人的林下之风,潜心读书写文,于喧嚣外得自在,把所有的乐与愁寄挂文字,任四季更迭,时光流逝,我依然用捕捉美好的眸子守望在诗情画意的渡口。

我现在几乎每天都抽空写一首诗,发在朋友圈,言志承情,勉励自身,也算是鞭策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吧。当然,每天写诗,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感到幸福吧。

 

乐宁:如何看待现代人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重要性?


冯秀群:

更宏观说,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要建立文化自信,赢得世界人民的更多尊重,还是要打文化牌,还是要展示传统文化之优秀结晶,要寻根问祖,尊重自己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遗产。这是历史潮流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国崛起的文化必由之路,更是人类因文学而理解、以艺术结识同道的共同愿望。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极富魅力的文学形式,数千年来,就像血液一样在我们体内流淌,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对国人有着深刻的影响。

 

乐宁:介绍一些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冯秀群:

我通过初步的探索和品味,将古诗词的美归纳为感情美、形象美、语言美和哲理美四类,欲品其美,大体说来,有以下四种赏析方法:

1、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词语来表现的,所以要从理解词语入手。有的词语有不同的解释,要注意分辨,比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床”,和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床”是不同的。

2 、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状况来阅读,才能较准确、全面地理解诗意。  

3、优秀的作品是有境界的。境界是诗歌中的生活画面,读者要心处其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诗意。 如《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

4、要吟诵,这点很重要。古人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解读诗文方法,它是有旋律、有节奏的,而且长短高低是有规矩的,这也是我们汉字声调特有的魅力,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的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古人称之为“读”,后因要与现在的朗读区别开来,叶圣陶先生改名为“吟诵”。吟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词之意蕴悠长,感受诗词之韵律优美。

 

乐宁:现在的学生及诗歌爱好者,想学习创作旧体诗,该如何着手?


冯秀群:

我一直认为,旧体诗的古典不仅仅是形式,还是一种内在的情绪。有些作者开始不知道怎样表达,以为平仄韵脚对上了就是诗词了,写得要么生硬拼凑,要么庞杂不清,要么笔下散漫,要么跑偏错位;也有一些作者干脆自创一体,不依规范套路,写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其实,格律是很好掌握的,多记多思,融于血液之中,拈笔写诗之时,就会顺手用到,求的是自然流畅,无斧凿之痕。初学者最主要还是语言习惯问题,炼字不到位,缺乏诗词应有的韵味。我们的古人是用文言文创作,而我们的孩子从小学的是现代汉语,如果能掌握文言文,起码做到文从字顺,做古诗就有基础了,因此,建议初学者通过广泛阅读《佩文韵府》《别集》《中国古典文学基础丛书》《全唐诗》《全宋诗》《全宋词评注》《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等古典文学著作,来提高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这对写好诗词很有帮助。

 

乐宁:介绍一些写旧体诗的具体方法。


冯秀群:

我理解旧体诗的传承,是要传承国学修养,人文情怀,留存韵律和优雅词汇,以及添增一些无法替代的现代用语,一昧仿古会失去传承意义,让后人不知今夕何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旧瓶装新酒”,再者,诗和词表现的风格不同,但表达的精神内涵相同,要有诗词的意境、情理、起承转合等特征。在这当中,首先是炼意问题,其次就是表达问题。也就是说写诗第一步,要说人话。

说到具体方法,如果展开讲,要讲很长时间,我就以律诗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步骤供大家参考:

首先,旧体诗有一套自己的文辞格律系统,广义而言,旧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古风、乐府,长调,中调,小令,各有其写法的大概规则,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专门研习掌握,这是入门基础。其次是确定一个题材,题材要新颖。然后是择韵,择韵很关健,通常会决定一首诗的优劣。起句要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中间要善于铺叙,夹叙夹议,但要不露痕迹。对句工稳,张弛有度。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尾联一定要有寄意或感悟。注重结束语,是历代许多大家都极为一致的观点。

 

乐宁:谈谈如何处理和平衡旧体诗和新诗(现代诗)的关系。


冯秀群:

有人说旧体诗是戴着脚铐跳舞,深以为然,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通过平仄韵律强调诗歌的节奏和变化。个人觉得,当格律了然于心,“跳舞”同样轻松自如,旧诗和新诗都是追求诗歌的意境,激发起读者想象和思考。对于我来说不同的是创作两种诗体的心态,当我创作旧体诗的时候,是向内求静的过程,而我创作现代诗的时候,我却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饱满,让自己充满激情。


冯秀群

        冯秀群,海南琼山人,现居海南。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口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文散见《诗刊》《中华诗词》《绿风》《延河》《特区文学诗刊》《椰城》《浙江日报》《华商报》《海南日报》等报刊,在各类征文赛事中偶尔获奖,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责任编辑:牧野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