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现场 | 缪克构:写诗如采盐

2019-9-4 22:24|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814| 评论: 0|来自: 六点图书

        2019年8月25日下午,由上海浦东图书馆主办、上海心灵桃花源文化交流中心承办、诗歌报网站协办、上海浦东文化发展基金支持,70后诗人缪克构的专场诗会“盐的秘密”,在浦东图书馆举行。

        本次诗会由诗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文学编辑古冈主持,出席诗会的嘉宾有诗人、上海大学教授张烨女士,诗人、上海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绣丽女士。沪上众多诗人和诗歌爱好者齐聚一堂,见证了这场诗歌盛会。

■ 缪克构(右)与古冈在活动现场


盐的秘密

古冈是缪克构新书《盐的家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的责编,他谈到,就本书主题而言,缪克构从地方性经验展开,触及了诗人生活的地域,通过地域的写作来节制抒情。因而,整本诗集语言克制,文体统一,阅读起来非常舒服。

缪克构的祖父是海边晒盐的盐民,他儿时居住的村庄里每户人家都靠晒盐为生。晒盐的步骤十分复杂,缪克构将晒盐形容为“苦役”。祖父带着五个孩子辛苦劳作,换来一点点的收入,维持着家庭生计。

海边的生活充满流离与苦难,一个家族就这么延续下来。盐身上有悲壮的、值得歌颂和铭记的东西。盐最能代表一个家族的历史,缪克构在家里吃饭放盐的时候,就会想起他的祖祖辈辈


盐最能代表一个家族的历史

华东沿海盐业历史照,图片来源news.ifeng.com


在生活中打捞诗意

谈到诗歌创作与盐的关系,缪克构说:

我祖父在海边晒盐,我父亲在海里捕鱼,跟我在生活当中打捞诗意写诗歌,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提炼的过程。

少年时,缪克构喜欢写散文,后来才被诗歌的魅力折服,开始诗歌创作,向各大杂志投稿,诗稿陆续刊出。现在看来,这是一段愉快的经历。

刚到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时,作为异乡人,缪克构写作了很多乡村题材的诗歌,逐渐融入城市生活之后,他开始创作城市诗歌。现在,人到中年,他更想写一些深入灵魂的东西。加上周围的亲人相继离世,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家族的故事。

十年前,缪克构开始思考,如何写一部百年家族历史的故事。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对海边晒盐的人来说,生活就是劳苦,就是活着,并没有多少诗意。他为此翻阅大量典籍、专门回到自己的家乡查阅县志,还和家里的长辈谈天,断断续续做了好几年的工作。

在《盐的家族》这本诗集中,除了家族史诗,也有都市诗歌,长篇神话,在国外游历生活时写作的诗歌。因而,这本集子题材多元,呈现了大海和盐、盐和人、人和命运的故事。

左起:张文君、沈若军、古冈、缪克构、张烨、杨绣丽


没有难度的诗歌是需要警惕的

在回答古冈的问题“如何把枯燥的县志内容,转化成诗歌的东西”时,缪克构举了《盐》第3段的例子,他在这里引用的“宋孝宗……元成宗……明洪武……”就是典籍中的内容。

缪克构说,没有难度和阅读障碍的诗歌写作实际上是需要警惕的。在写诗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障碍。比如书写一个家族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历程,诗人只经历了四分之一,他如何还原前面的四分之三,并写出真实性,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最后,古冈问缪克构,在《盐的家族》之后还有没有想写的作品。缪克构表示,可能会写有关盐的小说,但首先还是会把《海边少年三部曲》中最后一部长篇写完,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到探索都市诗歌的写作上。

嘉宾点评

活动现场   左起:古冈、缪克构、张烨

张烨:这本诗集分量很重。盐本身就是史诗,诗人从盐的知识,制作方法、工具等方面把盐的题材写得很广。诗人擅于宏观把握,微观传递。结构一层层合起来,凝成一部盐的史诗。

活动现场   左起:古冈、缪克构、杨绣丽

杨绣丽:写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很模糊的探索,会让人看不清楚写作的方向和目标,但缪克构已经有充分意识和准备。这本诗集里面的诗歌让人印象深刻,里面有很多沉静和忧伤的东西。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