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的下沙时间 ■ 杨克 黄氏太祖把八百年前的诗句 叠成一句箴言,埋在沙口古井: “日久他乡则故乡” 水面开出一圈圈年轮 荡漾今日手机的蓝光 把城与村压缩进一张居住证 “来了,就是深圳人。” 我把两句对折成一把剪刀 一刃锈色,一刃霓虹 剪开同一条巷子—— 左侧是祠堂木门吱呀 右侧是电梯上升的秒针 大海是鹏城的镜子 把每张面孔都反射成家人 古今两句潮汐般追逐又退开 在脚踝留下尚未干涸的盐痕 深圳是一种反复 不断擦掉昨天的面孔 反复新生,又反复老去 日久,故乡便成了陌生的镜子 镜中那人 似我,又非我 2025.6.17. 脚步刷新海岸线 ■ 杨克 一 地铁口涌出的脚步,如潮水 一次又一次刷新海岸线的站名 谁在熙攘里,伸出手掌丈量 看一排排塔吊把海风 织进玻璃的经纬 而旧时的蕉林、盐田和渔火 仍在地下水的暗流里 缓缓鼓动 二 下沙,你的名字带着泥粒 带着曾经弯腰插秧的动作 如今高楼的脊梁 在LED的霓虹下闪烁 却仍能听见 蟋蟀的弦音缝补月色 老祠堂的灰瓦 像一截温热的脉搏 贴在钢筋水泥的胸膛 此刻,有人正为明日的代码奔忙 有人在直播间播种商品 有人把母亲的方言 存进云端的备份 万家灯火汇成一条巨大的经线 把下沙村缝进地图中央 三 如果有一日,你从下沙离开 请别说“返乡” 那条被你踩出光泽的巷子 那棵在楼缝里攀援的凤凰木 那家深夜仍飘出胡椒香的肠粉铺 都会把根须伸进你的梦 当远处的机翼划破云层 你会在轰鸣里听见 一粒隐形的种子 在胸腔里发芽: 它的名字 依旧叫——深圳 于是,我在诗的末尾 放下一把空椅 像放下一本未填写的户口簿 无论你来自潇湘还是关中 只要坐下 这椅子便归你所有 日久,他乡则故乡 来了,就是深圳人 在下沙村的夜色里 写下新地址 2025.6.18. 下沙村·潮间笔记 ■ 杨克 下沙不是沙 是福田的城中村 蚝壳砌成一面面墙 闪着钙质被遗忘的白亮 老巷子窄得像用完的胶卷 租客的影子在里头反复曝光 外卖箱、蓝牙耳机和汗味 拼接成一张不眠的城市的床 我抬头,看见晾衣绳牵着月亮 一排内裤在夜风里练习海浪 低头,又听到水管深处 有稚嫩的普通话叫醒蛙声 此刻,连Wi-Fi都站在斑驳墙角 它的信号跨过出租屋薄薄的墙体 却跨不过每张桌上 攒着车票和欠条的心事 下沙的清晨像一枚硬币两面 正面是钢筋水泥写的“奋斗” 背面是一碗肠粉冒出的白雾 把所有未完成的梦 悄悄递给街口第一轮朝阳 而我在这潮间带拾起一句自白: “世界的中心,就是你脚下 这块被反复摩擦的地砖” 听罢,风把它吹进人群 像把石子掷回不断上涨的海 2025.6.17 (照片为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陈丽伟拍摄。) 供稿:原作者 | 编辑:牧 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