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平:远岸诗歌的幻象、密码、秘境与喜悦

2023-1-19 11:06| 发布者: zhwyw| 查看: 43653| 评论: 0|原作者: 杨四平|来自: 中华文艺网

远岸诗歌的幻象、密码、秘境与喜悦

——品读诗集《把日子过成诗》


杨四平



   诗人远岸无比睿智。从此岸到彼岸、从足下到远方、从现实到梦想……永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他与文朋诗友欢聚,或者一人独处,澎湃激荡之时,他即兴而富有感染力于现场“诗朗诵”;沉静之后,他伏案创构精美诗篇。正如评论家谢冕所言“远岸的诗,爱情般明亮,字字句句却是贝多芬的琴键敲打出来的。”

 

   远岸是个独特的葡萄酒品鉴家,更是最懂红酒的诗人,能与他共品红酒,一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一定让你终生难忘。他酝酿于红酒灵魂的诗,穿越抒情气质的叙述,抵达生命的根部,探寻生命的极致。红酒“隐匿于水/隐匿于土地/一滴一滴上升的灵魂”(远岸《葡萄酒》)。远岸钟情于红酒,与屈原、竹林七贤、李白等先人豪饮白酒不同,远岸偏好雅饮,一夜之间,让你的味蕾世界漫游:中央山谷、纳帕谷、托斯卡纳、波尔多、孛艮地……他好以红酒入诗,他的诗几乎都“与红酒相关”;且不止是浅尝辄止地“相关”,而是关乎灵魂地密切“相关”。他诗里写到的酒、酒场、饮酒、酒趣、酒意、酒境几乎都是葡萄酒。他新出的诗集《把日子过成诗》让人惊叹、惊喜、惊艳,也让人在品读完一首首浸透着红酒灵魂的诗意后,带着微醺,深入到词语的核心,文字的神经末梢,触摸到生活灿烂的杂质与阴影,生命的高光与碎片。从这个意义上讲,远岸的《把日子过成诗》是我见到的世界上第一本“红酒诗集”,诗集里的诗篇也是我所品读到的最好的“红酒诗篇”。犹如诗人潇潇所说:“远岸的诗是洞察苦难后开出的花朵。他把现实的铅灰、黑暗、无奈、疼痛、喜悦、一切难以言说的禁忌……通过词语的除梗、破碎、发酵、榨汁、除渣、熟成,酿造成良心的光亮,神性的酒滴!读他的诗,千万不要仅仅停留在他纯粹的抒情气质上,诗人的每一个词根,每一次呼吸、停顿,每一处神秘液体的密码,都隐喻命运的多舛与坚韧,犹如‘鹰的呼啸’,指向生命多维度的星空与启示。”

 

   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它们都有致幻功效。西方用酒神精神比喻艺术创造精神。显然,酒神精神是诗歌最根本的精神。具体到远岸而言,他崇尚的是酒神中“红酒神”这类只与极少数人有缘的酒神的精神。也许,“精神”二字色彩浓重了些,所以,远岸更喜欢用“精灵”来指称。他在写给儿子、青年诗人林江合的《你知道红酒比精神略轻一点》末节写道:“所有诗句/和红酒一样/比精神略轻一点/在时间之外/抓拍光的明亮”。质言之,远岸对红酒妙境的理解是,“一场虚拟的游戏/一个漫长的谜语//游戏之外/谜语之中”(《你的雪茄,你的红酒》),游戏、谜语,是高贵艺术的缘起与本质。具有高贵艺术气质的、性感而羞涩的红酒,在诗人的凝视、接触、体味和想象中,它们已经不再完全是物质性的葡萄酒了,而是美艳的、挑逗的、精灵般的、令人心生喜悦的、可以与之地老天荒的情人了,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心旌摇曳、如痴如醉、飘飘欲仙、流连忘返……在远岸那里,红酒这种“暗红色汁液”,常常幻化成惊艳的、通体诱惑的、大胆的、高贵的情人。正如《红酒念想》里写的“她”,“渴望侵犯/永不停止”;而如此光彩夺目、激情四射、魅力无限的情人,“她会一直向我走来吗?”诗人在此诗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只要“我”“长驱直入”,“让她灵魂飞扬”,“她”就会永远陪伴在“我”身旁。

 

   那么,怎样才能使红酒“灵魂飞扬”呢?远岸的《与红酒相关》《鹰的呼啸》《孛艮地密码》《黑暗中,听莱昂纳德·科恩》《草原风铃》《葡萄精灵》《未来的密码》等专门写雅饮红酒的过程、情状、幻象、开悟、喜悦,写得情深情痴、前无古人。而所有这些都是通过诗中一串串看不见联线的密码、谜语、意象暗示和象征得以呈现。像作家韩少功理解的那样:“远岸的诗,那是一种心灵的敞开,一种情感的奔流,一种精神的飞扬和遗世高蹈——在他一个个孤灯下的静夜。”比较而言,《与红酒相关》相对完整地写出了雅饮红酒的“全过程”,第二节从开红酒瓶的“橡木塞”开始写起,写到因红酒收藏年代久远,所以“橡木塞传递着岁月的密纹”;继而写开橡木塞的情形“在风的惊叫声中/雨露飘飞”;与此同时,写在现场准备饮酒的“你”的“柠檬般的婉约”、“惊叫”以及观此情景时像“古典唱片一样/表情丰满”。第三节紧接着写“你”雅饮红酒的动作和神情:“你微微颤动”,而非“跳动”、“摇动”、“晃动”,以之反衬出红酒的“静静燃烧”(远岸《静谧》)以及红酒杯里“波涛汹涌”(远岸《红色的帆》)。接下来的三节写雅饮红酒后的“等待”以及神奇的出现——诗的灵感汩汩涌出,“一些优雅的诗句开始飘香”且安静地温暖地“卧在某处”;同时,一些幻象开始在“灵视”中灿然产生,如满天繁星花儿一样盛开,高脚杯在这神秘的夜晚“比月亮更圆/比影子更明亮”。正如此诗标题所示:它侧重从饮者的角度,写红酒橡木塞的开启、品尝红酒以及饮后的感受。如果说《与红酒相关》还只是偏重雅饮过程的话,那么《鹰的呼啸》则较为全面地呈现红酒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形象与韵致以及诗人雅饮的过程、强烈感受和至美境界。第一节极其凝练地写每次“相遇”红酒和雅饮红酒“都在高处”;而这里的“高处”,既指与高朋一起雅聚,也暗含与红酒灵魂相通之后所抵达的“极致的高度”。第二节写红酒不同于一般酒品,里面住着“红椰仙子/可可精灵”;面对这“体香极致温软”的神酒、仙酒,饮者突然迸发出了天使般的弥足珍贵的爱情,在“深呼吸”之后,雅饮下色艳、温香、醇厚的红酒,激发了饮者“舌尖极致诱惑”;红酒在饮者口腔里游历、跳跃、瞬变、生津、回甘,饮者所有的感觉全部洞开:在嗅觉方面,饮者仿佛闻到了“所有鬼魅的芬芳/赤裸飞荡”;在视觉方面,饮者仿佛看到了“欲望之泉喷涌/太阳在杯底艳舞”;在听觉方面,饮者仿佛听到了“鹰的呼啸/万里摇憾”;在“心觉”“灵觉”方面,饮者仿佛穿越时空,回溯或者眺望到了“一百年/一百五十年……”之历史、之未来,感受到了“寒风中全是翅膀/黑暗里焰火狂笑”;但是,一瞬间,饮者又回过神来,回到了现实世界——从红酒酿造圣地之一“纳帕谷”的高度,幻化到了眼下海口湾摩天祥云的高度;而且,所有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因为对诗人远岸而言,雅饮红酒永无绝期、永无止境,“凝望或者呼吸/没有结局”(《孛艮地密码》),所以每一次雅饮都是新的开始……。虽然同是写日常生活,远岸的诗不但没有眼下诗歌随处可见的一地鸡毛和庸俗不堪,反而把红酒和雅饮红酒写到了极致。

 

   通读远岸的诗,不难发现:远岸瞩目“高处”,且常常漫游于“高处”。这个“高处”的获得,一定是与葡萄精灵相遇、相惜的时候。这种“极致的高度”,有时指“天上”(《夜巴黎》“天上的麦穗金黄欲滴”),有时指“天堂”(《午间,冰川遇上红酒》“直至神秘的蔚蓝降临”);只有在微醺中、在幻念中、在冥想中、在诗与红酒的量子纠缠中方能抵达;在那里,有“真实的幻象”,有愉悦的众神,有神性的钟声,有孤独的喜悦,有渺远的乡愁,有极致的美好;而没有真正宗教意义的遁世和空虚。在这样的幻念里,远岸常常不期而遇到保罗·策兰、米沃什、蒙田、雨果、缪塞、波德莱尔、乔治·桑、肖邦、米勒、塞尚、梵高等种种高人、神人。所以,即使有时难免有些忧伤,但“忧伤渐渐远去”(《未来的密码》),留下的皆是惊奇、喜悦、纯真、爱情、飘逸、圆润、明亮。远岸的诗真正做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雅。

 

   名马配骑士,名酒待雅士。远岸追求的儒雅是那种大儒大雅;换言之,“极致”是远岸不懈追寻的人生和艺术的终极目标。因此,他与古今中外的名流多有神交,与多多、科恩等人有“灵魂的交欢”(《致多多》《黑暗中,听莱昂纳德·科恩》)。尽管如此,他念兹在兹地追寻、创造和留住“自己的声音”(《致北岛》),在《致六一居士欧阳修》里,他赫然写下:“你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我说醉翁之意只在酒”,貌似“醉话”,其实是他的“大实话”。因为远岸把红酒视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而不是女婢式的工具。他在《致北岛》里,他写道:“你说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这是北岛在《触电》一诗里表达的怀疑与伤感;而远岸却是另一种态度:“我喜欢杯子问候杯子”、“诗人问候诗人”。也就是说,不像北岛深刻的怀疑,远岸是笃定地相信!有人据此说远岸是位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远岸诗歌使用了很多的意象、象征和戏剧化,且有唯美主义的倾向;因此,我们可以说远岸是一位“新浪漫主义”诗人。质言之,远岸在气质上是浪漫主义的,而在艺术上是现代主义的)。如诗人臧棣的评价“远岸属于这样的诗人,他的抒情气质从一开始就具有天籁的特征:诗人发出的声音热烈而欢悦,天真的表达中有着深深的生命的思量,语言透明,节奏明快。诗人的感受既源于闪心的冲动,又回应了万物的启示。”远岸与古今圣贤和而不同,并由此坚持自己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自由的精神。这是远岸的诗人形象和精神影像。

 

   总之,远岸是一位与红酒缘份极深的诗人,其灵魂与红酒之间的密码、蜜语,为这个喧嚣而无奈的世界奉献了独一无二的红酒诗篇,极致红酒般优雅、高贵、神秘,种种令人惊奇的精神幻象画面感极强,是源自古远的狄奥尼索斯的咏叹,是来自夜色里缪斯女神的呢喃。王家新不由感慨:“这是一位令人倍感亲切、温暖和美好的朋友,又是一位有着自己深厚人生修养和美学品味的诗人,读他的诗,对我们的‘舌尖’和心灵,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远岸独特的诗意世界,由许许多多具有象征、暗示、戏剧性和唯美的词语、意象之类的密码构建而成;读者鉴赏这些由诗意密码构筑的诗篇,解码而入蔚蓝色的、下着钟声的、住有众神的天堂秘境,进而在秘境中摆脱孤独,获取超凡脱俗、高雅极致的精神愉悦和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

 

   “风铃声已经抵达/葡萄精灵站在你的舌尖上"(远岸《草原风铃》),即使在漆黑的夜里,分享远岸的诗意世界、红酒秘境,楚楚动人。



杨四平,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香港文学促进协会顾问,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


责任编辑:牧  | 审核:原作者 

相关阅读

扫一扫登录手机版